臨澤縣綠瑞林場采收、加工沙拐棗種子,價格同行業(yè)低,并提供種植技術 ,讓我們一次合作,終生朋友。
沙拐棗是蓼科,沙拐棗屬灌木,高可達150厘米。老枝開展,拐曲;當年生幼枝灰綠色,有關節(jié),葉片線形,花白色或淡紅色,簇生葉腋;花梗細弱,花被片卵圓形,瘦果果肋突起或突起不明顯,溝槽稍寬成狹窄,5-7月開花,6-8月結果,新疆東部,8月出現(xiàn)第二次花果。
繁殖方法:沙拐棗種子一般采用播種繁殖,播種地應選擇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播種時間可在4月底至5月中旬,也可在11月初秋播。播種前種子用清水浸泡24小時后播種。沙拐棗種子在細砂和黃土中進行播種,在細砂中沙拐棗的出苗率可達到86%以上,在黃土中出苗率低于52%。
沙拐棗種子發(fā)芽和幼苗生長需要較高的溫度。據(jù)報道,沙拐棗種子萌發(fā)的溫度范圍在15~50℃,適宜的溫度為35℃;若低于15℃,種子不發(fā)芽或發(fā)芽遲緩;若45℃以上則發(fā)芽率下降,到50℃以上停止發(fā)芽。光照對種子發(fā)芽有明顯影響。在內蒙古,沙拐棗6~7月開花,8月結果。在新疆準噶爾盆地沙區(qū),4月發(fā)芽生長,5月開花,花期較短,6月上旬形成幼果,下旬成熟脫落。在吐魯番,生長季節(jié)長,一年2次結實,次在5月初開花,5月底至6月初果熟;第二次于9~10月開花,10月底至11月初果熟。果翅(刺)變干,果皮堅硬變木質,是果實成熟的標志。
栽培技術:沙拐棗苗栽植采用無灌溉方式,對引種材料移栽時澆一遍透水,以后不進行人工灌溉,使其在自然狀態(tài)下生長。栽植時挖30×30厘米的淺溝以便能儲存雨水,提高成活率。為進一步提高成活率,對部分材料栽植時施加保水劑,挖好樹坑后,在坑中撒入3-5克的保水劑,使其與土壤混合。填土后澆透水,使保水劑能吸足水分,以供植株生長所需,栽植后進行修剪,以利于成活。并定期觀察成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