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廣東2公分檫木,檫木種植,檫樹,成都檫木,80cm檫木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檫木(拉丁學名:Sassafras tzumu(Hemsl.) Hemsl),又名檫樹(浙江、江西),南樹、山檫(浙江),青檫(安徽),桐梓樹、梨火哄(福建),梓木、黃楸樹(湖北),刷木(廣東封川),花楸樹(云南鎮(zhèn)雄、四川),鵝腳板(云南威信),半風樟(廣西)。落葉喬木,高可達35米,胸徑達2.5米。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不耐陰。產于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及云南等省區(qū)。根或莖、葉可入藥,也用于造船、水車及家具。種子含油主要用于制造油漆;樹皮及葉入藥,有逐濕,散瘀之效。
花序頂生,先葉開放,長4-5厘米,多花,具梗,梗長不及1厘米,與序軸密被棕褐色柔毛,基部承有遲落互生的總苞片;苞片線形至絲狀,長1-8毫米,位于花序下部者長。
花黃色,長約4毫米,雌雄異株;花梗纖細,長4.5-6毫米,密被棕褐色柔毛。
選地
檫樹喜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為12-20℃,造林地一般在海拔800米發(fā)下,向陽山坡。適宜土層深厚、通氣、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長。凡屬酸性紅壤或微酸性黃壤等土類如紅壤土、黃壤土、沙壤土,黑沙土及其它類型的填方土等,土質疏松、土層深厚、水分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均適宜栽種檫樹。
整形修剪
檫樹為強陽性樹種,自然整枝明顯,不需整形修剪。檫樹嫩枝或新梢受損傷后,在氣溫高,陽光直射時,樹皮易產生日灼。大枝折斷、病菌隨雨水從傷口進入樹心,常致心材腐爛變質。
根系好通氣,怕漬水和土層板結。主根被切斷不易再恢復,但能促使側根發(fā)達。檫樹屬混合花芽,早春先花后葉。幼苗不耐嚴寒和霜凍,苗期常因霜凍而枯梢。
地理分布
檫樹花
產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及云南等省區(qū)。常生于疏林或密林中,海拔150-1900米。
地理分布范圍為:北緯23到32°,東經102到122°。湖南分布較多的為武陵山、雪峰山脈及湘贛兩省交界的武功山、羅霄山山脈的一帶。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區(qū),但在主峰高的群山中,海拔高可達1500-1800米左右。
分布于中國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及云南等省區(qū)。常生于疏林或密林中,海拔150-1900米。檫樹喜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為12-20℃,造林地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向陽山坡。適宜土層深厚、通氣、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長。凡屬酸性紅壤或微酸性黃壤等土類如紅壤土、黃壤土、沙壤土,黑沙土及其它類型的填方土等,土質疏松、土層深厚、水分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均適宜栽種檫樹。該種木材淺黃色,材質優(yōu)良,細致,耐久,用于造船、水車及家具;根和樹皮入藥,功能散瘀,去濕,治扭挫傷和腰肌勞傷;果、葉和根尚含芳香油,根含油1% 以上,油主要成分為黃樟油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