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成都檫木,檫木多少錢,80CM高檫木,檫木代理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檫木(拉丁學名:Sassafras tzumu(Hemsl.) Hemsl),又名檫樹(浙江、江西),南樹、山檫(浙江),青檫(安徽),桐梓樹、梨火哄(福建),梓木、黃楸樹(湖北),刷木(廣東封川),花楸樹(云南鎮(zhèn)雄、四川),鵝腳板(云南威信),半風樟(廣西)。落葉喬木,高可達35米,胸徑達2.5米。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不耐陰。產(chǎn)于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及云南等省區(qū)。根或莖、葉可入藥,也用于造船、水車及家具。種子含油主要用于制造油漆;樹皮及葉入藥,有逐濕,散瘀之效。
雌花:退化雄蕊12,排成四輪,體態(tài)上類似雄花的能育雄蕊及退化雄蕊;子房卵珠形,長約1毫米,無毛,花柱長約1.2毫米,等粗,柱頭盤狀。
果近球形,直徑達8毫米,成熟時藍黑色而帶有白蠟粉,著生于淺杯狀的果托上,果梗長1.5-2厘米,上端漸增粗,無毛,與果托呈紅色?;ㄆ?-4月,果期5-9月。
栽植
檫樹造林一般以實生苗造林為主。但有些地方,在不利氣候條件下(干旱、冰凍)利用檫樹萌芽能力強的特點,采用截干造林效果也好。檫樹芽苞萌動期早,在冬季無嚴重凍害的地區(qū),盡可能在檫樹落葉之后,采用冬季造林。
檫樹喜光,速生,5年生高可達7-10米。因此應適當稀植。湖南省林科院試驗林場低丘紅壤上13年生的檫樹人工林,每畝初植107株現(xiàn)保存66株,平均胸徑13.9厘米,平均樹高為12米,每畝立木蓄積5.98立方米。
檫樹適宜混交種植,利用種間的相互關系,既能充分發(fā)揮檫樹的優(yōu)良特性,又能促進混交樹種的生長,效果比純林好。據(jù)湖南靖縣排牙山林場,采用一行檫樹與二行杉木的混交試驗(每畝檫48株,杉82株),13年生,每畝立木蓄積為12.37立方米。其中:檫樹平均胸徑14.6厘米,樹高為14米,立木蓄積為6.69立方米,杉木平均胸徑12.7厘米,樹高為8.7米,立木蓄積為5.68立方米??梢姡?、杉混交是可行的,在土壤、水肥條件較好的平地或緩坡地栽植,用于"四旁"綠化,均生長良好。
整形修剪
檫樹為強陽性樹種,自然整枝明顯,不需整形修剪。檫樹嫩枝或新梢受損傷后,在氣溫高,陽光直射時,樹皮易產(chǎn)生日灼。大枝折斷、病菌隨雨水從傷口進入樹心,常致心材腐爛變質。
根系好通氣,怕漬水和土層板結。主根被切斷不易再恢復,但能促使側根發(fā)達。檫樹屬混合花芽,早春先花后葉。幼苗不耐嚴寒和霜凍,苗期常因霜凍而枯梢。
地理分布
檫樹花
產(chǎn)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及云南等省區(qū)。常生于疏林或密林中,海拔150-1900米。
地理分布范圍為:北緯23到32°,東經(jīng)102到122°。湖南分布較多的為武陵山、雪峰山脈及湘贛兩省交界的武功山、羅霄山山脈的一帶。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區(qū),但在主峰高的群山中,海拔高可達1500-1800米左右。
分布于中國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及云南等省區(qū)。常生于疏林或密林中,海拔150-1900米。檫樹喜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為12-20℃,造林地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向陽山坡。適宜土層深厚、通氣、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長。凡屬酸性紅壤或微酸性黃壤等土類如紅壤土、黃壤土、沙壤土,黑沙土及其它類型的填方土等,土質疏松、土層深厚、水分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均適宜栽種檫樹。該種木材淺黃色,材質優(yōu)良,細致,耐久,用于造船、水車及家具;根和樹皮入藥,功能散瘀,去濕,治扭挫傷和腰肌勞傷;果、葉和根尚含芳香油,根含油1% 以上,油主要成分為黃樟油素。
主營行業(yè):綠化苗木 |
公司主營:無患子,烏桕,楓香,木荷--> |
主營地區(qū):九江市柴桑區(qū)楊柳村四組 |
企業(yè)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
公司成立時間:2019-09-02 |
經(jīng)營模式:服務型 |
公司郵編:332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