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
內(nèi)蒙古旱柳,旱柳,柳樹,包頭旱柳,洛陽旱柳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園林用途 |
行道樹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huán)境 |
露地 |
樹齡 |
6年 |
樹形 |
卵圓形 |
樹型 |
卵圓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葉 |
這種柳樹叫旱柳,又被稱為河柳、江柳、立柳、直柳等。旱柳的樹干長到一定高度,便被人們鋸掉樹頭,只留下不高的樹干,然后在樹干就會長出一圈枝條,垂直向上生長。所以,這些旱柳也被形象地稱作“砍頭柳”。隨著枝葉的生長,樹干也越來越粗大,樹頭的分支又被反復(fù)砍掉,稱作“平茬”,之后便會分出越來越多分支,后形成粗大的樹干上頂著枝繁葉茂、毛茸茸的大樹頭,因此旱柳又被叫做“毛頭柳”。在陜西省榆林市參觀號稱“萬里長城臺”的鎮(zhèn)北臺時,我就看到幾棵粗大的旱柳,與古長城相映成趣。在米脂縣楊家溝村外,我看到一棵樹干上長著10多根高大挺拔的樹枝的旱柳,就像是一個樹樁上長著10多棵樹一樣。
寧夏人民對旱柳有著深厚的感情,把它視為吉祥的象征,門前插柳,以兆興旺,是古代寧夏人民的傳統(tǒng)習(xí)慣。柳是"留",的皆音。"折柳"表示"挽留"。因此"折柳送客"也是寧夏地區(qū)人民盛行一時的禮儀。寧夏回族婦女擅長的"口玄",就是以柳葉或柳枝管皮做簧片,吹奏的曲調(diào)委婉動聽,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旱柳,是我國北方地區(qū)重要的庭蔭樹和行道樹種。常見它栽培于草坪、河岸旁、公路旁邊,旱柳也常常被用做防護林。旱柳的樹形優(yōu)美,枝條柔軟細嫩,樹冠豐滿,修剪之后的旱柳觀賞性更佳,不管是栽種在庭前屋后,還是園林中、河堤旁邊,都具有很好的裝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