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
五眼果種子,南酸棗種子,鼻涕果種子,四眼果山棗樹種子 |
面向地區(qū) |
園林用途 |
其它 |
|
冠幅 |
100cm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huán)境 |
露地 |
樹齡 |
1年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果 |
南酸棗的果核較大且非常堅硬,因其有五個眼,自古以來就象征著“五福臨門”的意思。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樹干挺直,樹皮灰褐色,小枝粗壯,暗紫褐色,具皮孔無毛,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花雜性,異株;雄花和假兩性花淡紫紅色,排列成頂生或腋生的聚傘狀圓錐花序,雌花單生于上部葉腋內(nèi);核果橢圓形或倒卵形,成熟時黃色,中果皮肉質(zhì)漿狀,花期4月,果期8-10月。
南酸棗又名四眼果、化郎果、鼻涕果,為漆樹科植物酸棗樹。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處。
生于海拔300-2000米的山坡、丘陵或溝谷林中。南京有引種。
垂直分布多在海拔1000米以下,上限1600米。喜光,要求濕潤的環(huán)境。對熱量的要求范圍較廣,從熱帶至中亞熱帶均能生長,能耐輕霜。
本種生長快、適應(yīng)性強,
性喜陽光,略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適生于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不耐澇。淺根性,萌芽力強,生長迅速,樹齡可達300年以上。
南酸棗為陽性樹種,在土壤肥力較高的山地紅壤、黃紅壤生長較好,宜選擇海拔300-800m(不宜超過800m),坡度40°以下的南坡中下部、山腳、山谷、土壤肥厚或較肥厚的宜林地建園。
————— 認(rèn)證資質(z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