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別名 |
灶王夫人,灶君神像,灶王爺灶奶奶,灶神佛像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產(chǎn)地 |
河南 |
包裝 |
木盒包裝 |
尺寸 |
3厘米~6厘米 |
加印LOGO |
可以 |
適用場所 |
家居 |
送禮對象 |
其它 |
制作工藝 |
雕刻 |
灶神,全銜是"九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俗稱"灶君",或稱"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司命主"、"香廚妙供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廚房之神。
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已開始在中國民間供奉,及周禮以吁瑣之子黎為灶神等
秦漢以前更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五位神靈共同負(fù)責(zé)一家人的平安 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們飲食,賜于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職責(zé),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灶神左右隨侍兩神,一捧"善罐"、一捧"惡罐",隨時(shí)將一家人的行為記錄保存于罐中,年終時(shí)總計(jì)之后再向玉皇大帝報(bào)告。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bào)一家人這一年來所做所為的日子,又稱"辭灶",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謝灶之期也分,關(guān)于何時(shí)謝灶,中國民間有所謂"官辭三"、"民辭四"、"鄧家辭五",又稱:忘了辭五,別辭六,就是說,二十三、二十四沒辭,就辭五,但千萬不要辭六了。"官"指官紳權(quán)貴,習(xí)慣于年廿三謝灶。"民"指一般平民百姓,會在年廿四謝灶,"鄧家"即指水上人,會在年廿五舉行。但是中國民間百姓大部分會選擇年廿三謝灶,希望有貴氣,取其意頭。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東西如糖瓜、湯圓、麥芽糖、豬血糕等,總之,用這些又黏又甜的東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讓他回上天時(shí)多說些好話,所謂"吃甜甜,說好話","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一般家家戶戶都貼年畫灶君,兩邊貼有對聯(lián)【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上天去多言好事,下界回宮降吉祥】。另外,黏住灶神的嘴巴,讓他難開口說壞話。也有人用酒糟去涂灶君稱之為"醉司命",意思是要把灶神弄醉,讓他醉眼昏花,頭腦不清,以使少打幾個小報(bào)告。因此,祭灶神象征著祈求降福免災(zāi)的意思。在祭灶君之時(shí),擺齊供品,焚香祭拜,接著次進(jìn)酒,此時(shí)要向灶君誠心禱告,完畢后再進(jìn)行第二次進(jìn)酒,進(jìn)第三次酒之后,將舊有的灶君像撕下,連同甲馬及財(cái)帛一起焚燒,代表送灶君上天,儀式便順利完成。而焚燒一個用篾扎紙糊的馬,是作為灶神上天的坐騎,還要準(zhǔn)備一點(diǎn)黃豆和干草,作為灶神和馬長途跋涉所需的干糧、草料。此外還要焚香、叩首,并在灶坑里抓幾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并喃喃叮嚀:"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平安"之類的話,送走神明后,可別忘了正月初四(一說除夕夜)把眾神接回來,此之謂"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儀式很簡單,只要在灶臺上重新貼一張新的神。
鄧州市云峰佛像雕塑廠 11年
———— 認(rèn)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