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別名 |
魁星爺神像,文昌爺神像,文昌帝君神像,書官神像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產(chǎn)地 |
河南 |
包裝 |
木盒包裝 |
尺寸 |
3厘米~6厘米 |
加印LOGO |
可以 |
適用場所 |
家居 |
送禮對象 |
其它 |
制作工藝 |
雕刻 |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總稱,即文昌宮。一說在北斗魁前,一說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稱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司祿等。
文昌封為帝君[1],并且又稱梓潼帝君,當是元仁宗時之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梓潼神與文昌神合為一神?!睹魇贰返摹抖Y志》稱,"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zhàn)歿,人為立廟祀之"。張亞子即蜀人張育,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時戰(zhàn)死。后人為紀念張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為雷澤龍王。后張育祠與同山之梓潼神亞子祠合稱,張育即傳稱張亞子。唐玄宗入蜀時,途經(jīng)七曲山,有感于張亞子英烈,遂追封其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亂入蜀時,經(jīng)七曲山又親祀梓潼神,封張亞子為濟順王,并親解佩劍獻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亞子為英顯武烈王,宋光宗時封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時封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張亞子遂被稱為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除有抗擊戰(zhàn)死、忠主救民之功績外,《梓潼帝君化書》稱,張亞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為吮之,并于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后值瘟疫流行,夢神授以《大洞仙經(jīng)》并法箓,謂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驗"。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親的。成書于宋時的《文昌孝經(jīng)》認為孝乃萬善之源;萬行之端。上慈下孝推己及人,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人家的長輩;愛護自家的兒女,推廣開也去愛護人家的兒女。
鄧州市云峰佛像雕塑廠 11年
———— 認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