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定玉璧?玉璧市場價值如何?
服務(wù)項目 |
瓷器,玉器,錢幣,字畫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玉璧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為我國傳統(tǒng)的玉禮器之一
玉璧,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穿孔稱作"好",邊緣器體稱作"肉"。《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壁,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huán)"。一般把體形扁平、周邊圓形、中央有孔且邊大孔小的器物稱為壁??脊虐l(fā)現(xiàn),玉璧早產(chǎn)生于距今約5、6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朝,都有不同形制和紋飾的玉璧出現(xiàn)。玉璧的應(yīng)用范圍也極為廣泛,既是權(quán)力等級的標(biāo)志,也可用于佩戴,亦能作為隨葬品,同時又是社會交往中的饋贈品或信物。 商周時期為玉璧的發(fā)展時期,為禮器。這時期的玉璧尺寸小于新石器時代,均為圓形,壁面平滑,內(nèi)外緣厚度相當(dāng),外緣邊棱為圓角,兩面對鉆打的孔一般都很規(guī)整。商代玉璧多素面無紋;西周大壁無紋,小壁則有雕琢精美的紋飾,題材主要是龍、鳳、鳥紋。常用一寬陰線與一細陰線相結(jié)合的手法刻出壁面紋飾,寬陰線斜挖成一面坡形狀,紋飾弧線較多,線條自然流暢,動造型柔美,所用玉材多為新疆青、碧、白玉及南陽玉、岫巖玉。 春秋戰(zhàn)國時代,玉璧開始被大量用來作佩飾和殮葬用玉,還有作為禮儀場合手執(zhí)的信物。多采用新疆青、白、碧玉。佩帶的壁直徑一般在10厘米以內(nèi)。不殮葬用或作為禮器用的壁直徑則在15~25厘米之間。春秋壁壁體均較薄,厚度在1厘米左右。戰(zhàn)國壁表面分成一、二或三區(qū)同心圓紋帶,內(nèi)外區(qū)琢成一首雙身龍紋,中區(qū)保留傳統(tǒng)谷紋。內(nèi)外邊沿用陰線刻出,剖面呈三角立棱狀。這時期出現(xiàn)了出廓玉璧等創(chuàng)新制作,即在內(nèi)孔或外緣上鏤雕出生動的動物形象。雕刻技法普遍運用粗細陰線結(jié)合法,粗線條少,細線條多,且線條有毛口。刀工鋒利挺拔,刀痕較深,轉(zhuǎn)角尖銳。谷紋乳突飽滿勻稱,谷紋是在乳釘紋上加刻陰線而成。
玉璧做什么用?
曲現(xiàn)龍
所謂璧,《爾雅·釋器》指出:“肉倍好,謂之璧?!毙嫌斫忉屨f:“肉,邊也,好,孔也,邊大倍于孔者名璧。”璧呈扁圓形,中心有一圓孔,與此器近似的還有玉瑗,玉環(huán),三者的名稱,由中心的圓孔大小來決定,大孔者為瑗,小孔者為璧。良渚文化玉璧
璧是我國古代隆重的禮器,周禮:“以蒼璧禮天”。玉璧,是中國古代玉文化中為核心的一種玉器,它的歷史延綿了5000多年,在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理念中,玉璧象征著美好的意愿和的品質(zhì)。有兩個跟玉璧有關(guān)的故事非常精彩,望聞其詳。
卞和獻璞玉
據(jù)《韓非子》、《新序》等書記載,在我國春秋時,楚國的一個玉工,名叫卞和,一次在山中得一塊璞[pú] (未雕琢過的玉石,或指包藏著玉的石頭)玉,獻給楚歷王,王使玉工辨識,說是石頭,以欺君之罪斷其左足。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獻玉,仍以欺君之罪斷其右足。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于荊山之下,文王派人問他,他說:“吾非悲刖[yuè](形聲,從刀,月聲。本義:斷足。)也,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誑?!蔽耐趺似疏?,果得寶玉。故稱之為“和氏璧”。
完璧歸趙
戰(zhàn)國時,趙惠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遺書趙王,愿以十五城請易璧”,時秦強趙弱,趙王惟恐給了璧,得不到城,藺相如自愿奉璧前往,他說,“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焙髞硖A相如至秦獻璧,見秦王無意償城,就設(shè)法取回原璧,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漢代玉璧品種豐富,主要有蒲紋璧、谷紋璧、螭紋璧、廓外帶有裝飾的璧、鏤雕玉璧等類型。
蒲紋璧
漢代玉壁是喪葬的重要器物,因此墓葬中出現(xiàn)大量的玉壁就不足為奇了。這類玉璧有下列特征:,玉質(zhì)多為水蒼玉,似青玉而深碧,中似有白斑,少數(shù)為青玉。第二,玉璧表面亮而有光,似玻璃光但色暗,有些因入葬而失去光澤,但帶有水沁或土沁。第三,玉璧上的粗陰線為極細的線條密集而成,細線條則若斷若續(xù)。
谷紋壁
戰(zhàn)國玉器上的谷紋,谷粒似旋渦,撫摸時留有尖硬扎手的感覺,而且排列緊密。漢代的谷紋璧則不同,谷粒小而圓、為較高的凸起,且排列稀疏。這類谷紋璧,初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長沙地區(qū)的楚文化,由于楚文化對漢代藝術(shù)的影響,致使?jié)h代玉器中出現(xiàn)了這種谷紋壁。
蝻紋璧
螭紋在戰(zhàn)國時期楚文化器物上已出現(xiàn),又影響到漢代,大量使用于玉酒器、玉劍飾、玉佩飾上。螭紋玉璧大量出現(xiàn)于漢代,大致有三種類型一、出廓玉璧,廓外部位裝飾螭紋,二、鏤雕玉璧,中心部位飾螭紋,三、雙螭玉璧,即在璧的表面凸雕雙螭,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中尚未見漢代雙螭璧,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雙螭紋玉璧,沁色、工藝及螭紋結(jié)構(gòu)皆為漢代王器特征,可定為漢代。
廓外帶有裝飾的璧
這類玉璧產(chǎn)生于戰(zhàn)國時期,壁的圓廓之外,帶有兩處以上裝飾,漢代的裝飾璧一般是有一處,但廓外部分面積較大,有的高度超過壁的直徑。皆為鏤雕, 一般來看,裝飾部分鏤雕多為勾連紋,井飾有螭、龍或雙螭、龍、鳳。
鏤雕玉壁
在甓的表面帶有鏤雕圖案。漢代鏤雕璧大致分為三類:一、廓外帶有鏤雕的璧,即前述的四類;二_、鏤雕圓形璧。即圓形玉璧帶有鏤雕圖案,北京大葆臺漢墓出土的一件玉璧尤為奇特,璧中心為一長形雞心佩,兩側(cè)月牙形空白處分別鏤雕螭龍、朱雀,似璧與雞心佩兩件玉器相合而成,三、全鏤雕廓外帶有裝飾的璧,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這婁玉璧,圓形部分為鏤雕,廓外部分亦為鏤雕。
玉璧的用途,按古文獻記載和后人推測,主要用作祭器和禮器。這樣它就有了神靈和迷信的色彩,成為人們權(quán)力的標(biāo)志和等級制度的象征,以顯示的身份、豪富。以玉祭祀祖先,以玉陪葬,是戰(zhàn)國乃至秦漢時期享?!吨芏Y·考工記》載:“璧琮九寸,諸侯以享天子”,說明王侯對使用玉璧的特權(quán)。《周禮·春官》云:“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疏璧琮以斂尸”。漢代玉璧的絕品,“南越王墓博物館”的館徽玉璧還有一種特殊的用途,即作為一種信物,傳達特殊的信息?!盾髯印ご舐浴份d:“問士以璧,召人以瑗,絕人以玦,反絕以環(huán)?!辫?,主要用以召人。環(huán),主要用以君免臣罪,許回復(fù)任;玦則表示君臣關(guān)系已經(jīng)斷絕,返回?zé)o望。《荀子·大略》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邊境,或遠離京都的地方),三年不敢去(離開),與之環(huán)則還,與之玦則絕?!?br />
戰(zhàn)國虢國玉璧
后,玉璧由于它本身具有玉質(zhì)的內(nèi)在美、工藝美、歷史美、紋飾美、意蘊美等特點,故歷來受到收藏愛好者的青睞。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