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字石種類:
1、泰山石:泰山石色澤鮮明外形圓潤,線條流暢,圖案清晰,形象生動,自然鑄成,可謂天然;泰石有根、有德、有情、有意、又有靈韻、靈性、靈動、也有靈魂,可謂人然;泰山奇石有詩、有畫、有字、有文,更有歷史典故,可謂文然;天然、人然、文然,構成泰山石的核心審美和觀賞價值;
2、靈璧石:產(chǎn)于安徽省靈璧縣。靈璧石分奇石、磬石和大理石。奇石天然神韻,叩之有聲,清帝乾隆御封其為“天下石”。磬石為靈璧,色如墨玉,敲擊可發(fā)出美妙的聲音,俗稱 “八音石”,4000年前,古人即以之制作磬石編鐘;
3、昆石:產(chǎn)于江蘇省水鄉(xiāng)昆山。開采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歷來被視為藝術觀賞品。有數(shù)十個品種,有比黃金貴10倍的荷葉皺,有形如蟻巢的螞蟻峰,有薄如雞骨的雞骨峰,有結晶如雪的雪花峰,有形如核桃的核桃峰,有形狀如梅的楊梅峰,還有海蜇峰、水晶楊梅、鳥屎峰等;
4、太湖石:顧名思義,太湖石就是因為太湖而得名。它是產(chǎn)于環(huán)繞太湖的蘇州洞庭西山、宜興一帶的石灰?guī)r。多為灰色,少見白色、黑色。石灰?guī)r長期經(jīng)受波浪的沖擊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蝕,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細琢、曲折圓潤的太湖石。
刻字石,我國自古有珍藏奇石之風,藏石大家不乏其人。唐代名相牛僧儒、李德裕在玩石上是公認的石癡;蘇東坡也有愛石雅好,因深感一石之美無法比喻,遂刻石銘“豈多言”;米芾更被后世奉為賞石的盟主,曾收藏南唐李后主珍愛的奇石形硯臺“寶晉庵研山”;宋徽宗更是從眾多巧奪天工的奇石中精選出65只,依其形質(zhì),親躬御題,定名為“宣和六十五石”;清乾隆則把米芾后裔米萬鐘因運資匱乏而放棄的一塊重達百噸的奇石青芝岫視為國寶,運到頤和園,不僅三題石銘,還題詩數(shù)首。
刻字石,石刻雖然有其性,但它脫離不了自然、社會、思維的基本規(guī)律。沒有哲學,石刻形成不了自己完整的體系。它貫穿在整個石刻實踐中,并自始至終影響和制約著石刻的創(chuàng)作,包括創(chuàng)作思想、方法和審美觀等。所以,成功的藝術家,其思想必定深入到哲學中去,由此明了世界的本源、藝術的本源、書法石刻的本源。理解了中國哲學,可以對石刻藝術從更深層的規(guī)律上把握。而對于歷史唯物和辯證法的掌握,將使石刻藝術研究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宏觀的層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