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外觀
主要用于瓷器鑒定。清代無論在器形或種類方面均顯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時期創(chuàng)新之作樹一幟。琢器中如琵琶尊、馬蹄尊、象腿尊、鳳尾尊、觀音尊、太白尊、蘋果尊、杏葉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載、柳葉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雍正時期在器形的創(chuàng)作方面也是豐富多彩的,如雙陸尊、三羊尊、虬耳尊、鹿頭尊、絡子尊、牛頭尊、蒜口綬帶如意尊、撇口橄欖瓶、太白壇、菊瓣盤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窯及永、成瓷器不僅胎釉、紋飾維妙維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亂真。乾隆時期比較的造型有轉頸瓶、轉心瓶、轉帶瓶、花籃、扇子及書式印盒、書式金鐘罩等。這一時期無論創(chuàng)新、仿古都達到了高潮,所仿銅、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慶、道光以后,則大多因襲舊制,很少見有創(chuàng)新之作。造型從精美蛻變?yōu)榇直?,已逐漸失去前期的傳統(tǒng)。例如玉壺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區(qū)別并不顯著,以后 漸漸變得笨拙,到同治、光緒、宣統(tǒng)時期竟變成短頸豐腹的矮粗形式,造型遠不及以前那樣精美秀麗了。
提到民、官窯瓷器,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所謂“官窯龍五爪,民窯龍三爪或四爪”的問題。這種封建社會的典型紋飾,一般說來固然也提供給我們一條判斷真?zhèn)魏蛥^(qū)分窯口的線索,然而并非是的。相反,在民窯瓷器中既有五爪龍的紋飾,而官窯瓷器畫三爪、四爪龍的作品也不是沒有的。例如“宣德官窯青花海水龍紋天球瓶”及大量的“康熙官窯青花魚龍變化折沿洗”等均畫三爪龍,“康熙官窯綠地素三彩云龍紋文具盒”畫四爪龍。而元代民窯青花紋器皿則三爪、四爪、五爪者均有,并且明、清民窯瓷器中也不乏此種例證。
古玩談話鑒定辨?zhèn)?,是順便為辨?zhèn)喂?jié)省了時間,可免去一檔檔專程安排的古玩鑒定節(jié)目。當然有人固執(zhí)地堅持認為是老東西,是真品,堅持想請筆者鑒定,筆者還是那句話:先寄照片過來再說,如照片上認定可能是真品,再拿過來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