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輪的作用是將原動機的機械能直接傳給液體,以增加液體的靜壓能和動能主要增加靜壓能。葉輪一般有6~12片后彎葉片。葉輪有開式、半閉式和閉式三種,開式葉輪在葉片兩側無蓋板,制造簡單、清洗方便,適用于輸送含有較大量懸浮物的物料,效率較低,輸送的液體壓力不高;半閉式葉輪在吸入口一側無蓋板,而在另一側有蓋板,適用于輸送易沉淀或含有顆粒的物料,效率也較低;閉式葉輪在葉輪在葉片兩側有前后蓋板,,適用于輸送不含雜質的清潔液體。一般的離心泵葉輪多為此類。葉輪有單吸和雙吸兩種吸液方式。有一個進水口的是單吸,可以從兩面一起進水的為雙吸。
震動改造步驟
1、加強管路剛度??紤]到對水泵進行加固比較困難,采取在水泵出口鋼管焊接“加強筋”的辦法。沿進出水方向,在水泵出口漸擴管與出水閥門之間的連接鋼管兩端法蘭,用8條厚度為32mm、寬度為100mm的鋼板進行焊接。增加鋼管的剛度,減少變形量,抵抗水泵位移。經測量,加筋后,水泵A點的位移量降至0.35mm。
2、對傳動系統進行改造。為減少電機、傳動軸的振動向水泵傳遞,把水泵與傳動軸之間的剛性連接改為彈性連接。使用GB4323-84彈性套柱銷聯軸器,大補償位移量為0.6mm,補償角為1°30′。這樣,電機、傳動軸的振動可以通過彈性聯軸器得到補償,不會直接傳遞到水泵。
管道離心泵和管路磁力泵,有立式管泵和臥式管泵。 管泵根據性能可分為防腐管泵和清水管泵。 市售的鑄鐵管泵和不銹鋼管泵,適用于強腐蝕液體的輸送。管式泵通常也被稱為離心泵。根據泵體和泵蓋的分割位置,分為前開式和后開式兩種結構。 后開式泵的優(yōu)點是,檢查時只需擰松支架的止動螺母,即可將支架連同葉輪一起取出,無需拆下泵的進排液管路。
管道離心泵的缺點:
1、運行前,管道離心泵泵體內充滿液體。
2、小流量、大壓頭供應不當、低效、受限。
3、像牛奶一樣設計不完善,操作不及時,容易產生泡沫,影響下道工序的生產。
4、管道離心泵安裝不當,出現“綁氣”現象。
5、管道離心泵也比往復泵效率低。
離心泵的功率是機械、容積和水力三種功率的乘積。單級離心泵組的功率為泵功率和電機功率的乘積。
1.泵自身功率是底子的影響。相同工作條件下的泵,功率或許相差15%以上。
2.離心泵的運轉工況低于泵的額定工況,泵效低,耗能高。
3.電機功率在運用中根本堅持不變。因而選擇一臺高功率電機致關重要。
4.機械功率的影響主要與規(guī)劃及制作質量有關。泵選定后,后期辦理影響較小。
5.水力丟失包含水力摩擦和局部阻力丟失。泵運轉必定時刻后,不可避免地形成葉輪及導葉等部件表面磨損,水力丟失增大,水力功率下降。
6.泵的容積丟失又稱走漏丟失,包含葉輪密封環(huán)、級間、軸向力平衡機構三種走漏丟失。容積功率的凹凸不只與規(guī)劃制作有關,更與后期辦理有關。泵接連運轉必定時刻后,因為各部件之間摩擦,空隙增大,容積功率會下降。
7.因為過濾缸阻塞、管線進氣等原因形成離心泵抽暇及空轉。
8.泵發(fā)動前,員工不注重離心泵發(fā)動前的準備工作,暖泵、盤泵、灌注泵等根本操作規(guī)程履行不完全,經常形成泵的氣蝕現象,引起泵噪聲大、振動大、泵效低。
離心泵裝置時,要求泵體與管路之間、泵殼與泵軸之間都要有嚴厲的密封,否則會發(fā)生走漏現象。泵在運轉過程中發(fā)生的走漏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泵內液體沿密封不嚴處向泵外走漏,很多走漏時會影響泵的運送能力;二是外界空氣倒吸入泵的吸進口,空氣進入易導致氣縛現象。離心泵的密封有機械密封和填料密封兩種形式。機械密封密封效果好,運用壽命長。若泵作業(yè)時振蕩過大,易損壞密封端面液膜而導致機械密封走漏,嚴重時能形成機械密封的磨損、開裂或損壞。壓緊式填料密封結構簡單,裝配及維修方便,便于及時發(fā)現泵有無密封毛病,更適合于離心泵作業(yè)間歇性的特色。